最近開始上熱學
就會開始看到有人在傳類似這種影片
(之前還有一個版本是烤香腸的,不過找不到了)
廢物利用是很好
但這真的不好啊~~
首先
鋁罐的內層並非金屬鋁
為了讓鋁罐可以更耐酸鹼
內層會有一層塗膜
(南亞塑膠官網資料,http://www.npc.com.tw/j2npc/zhtw/prod/Extrusion%20Coating%20Copolyester%20Resin[Type%20No.386E])
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用三用電表量量看
也是不會過電
雖然這層膜耐酸耐鹼
但可經不起直接加熱這樣的摧殘啊
直接加熱的結果勢必會將這層聚酯膜熔入食物中
會不會死人我不知道
但鐵定百害而無一益
就算很勤勞的把內層的膜去除掉
OK了嗎?
想想看
為甚麼現在的食品容器一直在強調使用304或316的不鏽鋼?
鋁鍋不是輕巧又便宜嗎?
食物在鋁鍋的烹煮過程中可能釋放出少量的"鋁離子"(主要還是接觸到強酸或強鹼的緣故,但一般烹調其實不太會是強酸或強鹼環境)
而鋁離子"可能"又是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之一(不過,此說法應該是被推翻了)
(維基百科資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85%B9%E6%B5%B7%E9%BB%98%E7%97%85)
但除了"鋁離子",鋁鍋在加熱使用過程中也會溶出"鋁元素"
雖然"鋁元素"對人體的危害也尚未有明確的定論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http://nehrc.nhri.org.tw/toxic/toxfaq_detail.php?id=17)
話是這麼說
只是....
心裡那關過不去啊~~
總之
實在不建議用易開罐(鋁罐)直接加熱烹調食物
網路實驗,看看就好
杯杯有練過,小朋友不要學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對流方向的觀察_加高版
上一篇對流方向的觀察如果仔細看
下降的氣流還算明顯
但上升的氣流就只能在煙囪出口的地方看得到了
高度當然是個主要的問題
高度不夠,溫差就不明顯,對流也就出不來
所以當初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降低了熱源的高度
但似乎還是不夠
索性直接疊兩層上去
理論上應該可以看到上升的氣流
理論都只是理論
試試看就知道了
下降的氣流還算明顯
但上升的氣流就只能在煙囪出口的地方看得到了
高度當然是個主要的問題
高度不夠,溫差就不明顯,對流也就出不來
所以當初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降低了熱源的高度
但似乎還是不夠
索性直接疊兩層上去
理論上應該可以看到上升的氣流
理論都只是理論
試試看就知道了
果然效果不錯
右側明顯出現沉降氣流
左側因為下方有熱源
所以出現上升氣流
定案,可以上菜了
對流方向的觀察
這玩意兒真的有趣
雖然不是新創意了
但自己親自去操作,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
將力升老師原本的設計修改了一下
煙囪換成鐵罐
煙霧的來源雖然燃燒紅磷效果真的很好
煙的量夠大,加上十氧化四磷較重
沉降和對流的效果也容易出來
但十氧化四磷有強烈的脫水性(不輸濃硫酸喔~~)
若不小心吸入,還是有相當的危險性
所以還是選擇用香比較安全且方便
熱源原本用酒精燈
但感覺太高了
在箱子內部不容易看到上升氣流
一般的小蠟燭又不夠熱
所以乾脆把燭心換成酒精燈棉線
TURBO的效果果然有差
但用線香的煙霧效果確實不好
如果量太大,因為較輕
容易在箱子內亂飄,就不容易看出對流方向
太少也不好觀察
怎麼辦呢?
幫他打燈好了
左右各放了兩支強光手電筒(在簡易版投影顯微鏡出現過)
廷得耳效應發威,只要兩根香就可以了
再看看煙囪的上方
熱源的那端明顯許多煙竄出
另一邊的煙就幾乎都是下沉了
如果要用燈泡當熱源也可以
參考一下自動吸金爐這篇吧
訂閱:
文章 (Atom)
-
這種經驗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很多人三秒膠不是用完,而是放到乾掉... 但我幾乎一年會用掉2~3罐20g的三秒膠 三秒膠最討人厭的就是瓶口塞住 若重新用大頭針插入導通,經常會因為壓力的關係噴出來(尤其量還很多的時候) 這可是很危險的事,若眼睛剛好在上方就GG了 所以有賣俗稱老鼠...
-
辦了五場的玩具醫生,修了上百個玩具 幾乎每次都會有遙控車和NERF NERF不便宜,大支一點隨便都要上千 這次玩具醫生5有孩子希望可以拆解看看裡面的構造 這種孩子可遇不可求啊~~ 決定先分享一下這種高級玩具拆解的技巧 順便也看看裡面的構造 這種玩具的螺絲通常都很複雜,螺絲種類非常...
-
我的哆啦A夢應該要讓鼻子發光才行... 一般悠遊卡只有1mm的厚度 如果要再裝上其他元件 零件本身就必須要夠薄才行 LED拆燈條上的SMD 檢波二極體也要稍微再削掉一點點 悠遊卡在鼻子的地方開孔 也要開一個給二極體放的空間 感應天線就用漆包線加雙面膠繞十圈固定在悠遊卡背面 最後在...
電子元件的包裝袋秘密
很多電子模組都會用這種黑色半透明的包裝袋 為什麼要用這種特殊的包裝袋呢? 用一般的PE袋或PVC袋不行嗎? 這就要回到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來說了 傳統電路主要靠電流來控制電路 電子電路則是靠電壓來控制 (這麼粗略的說法一定會被罵,但無法在三千字內說清楚就乾脆不說了,有興趣研究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