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們上國中第一次做實驗(???)
其實密度的測量就實驗本身來說實在蠻無聊的
但卻是一個訓練學生使用測量儀器和數據分析的好素材
「...比較不同大小的黏土,密度有何差異?」
操縱變因為何?應變變因又是甚麼?
密度是一個無法直接測量的物理量(密度計只能針對特定物質,其實是換算過的儀器)
必須透過測量體積與質量來做判斷
因此應變變因應該是質量,但更多學生寫密度
也可以接受啦~~(這個部份真的不適合當初學者的題目,反省中...)
再討論出你們組的實驗步驟(流程)
留意儀器的最小單位(就這個單元可以練習了...)
同時自己設計一個表格來記錄你們組的實驗數據
很多學生都沒有留意到標示單位
只能慢慢藉由每次的實驗來提醒了
再來將兩個數據畫出關係圖
這部份很多學生真的很慘...
間距不會標示,甚至連點都標不出來
點和點的連線更是無言以對...
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和學生討論數據的捨棄原則
以及關係圖的意義(正相關、正比、負相關、反比...)
還有連線的意義,不要看到線就連起來啊~~
這樣反而會影響判斷的方向
最後的結論更是慘不忍睹
但畢竟這是學生第一次寫這樣的實驗報告
發回更正修改
但...結果很多老師應該也心裡有數
不知道有多少學生會願意學習這些科學方法
我也不知道這些教學真的能影響多少孩子
但身為老師,還是要給孩子這些機會
一個...兩個...也就值了
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訂閱:
文章 (Atom)
-
這種經驗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很多人三秒膠不是用完,而是放到乾掉... 但我幾乎一年會用掉2~3罐20g的三秒膠 三秒膠最討人厭的就是瓶口塞住 若重新用大頭針插入導通,經常會因為壓力的關係噴出來(尤其量還很多的時候) 這可是很危險的事,若眼睛剛好在上方就GG了 所以有賣俗稱老鼠...
-
交流電磁鐵的應用 壹、前言 日前筆者撰寫了有關「交流電磁鐵的迷思」一文,希望可以協助老師與學生澄清有關交 流電的一些迷思概念。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關交流電磁鐵的應用不少,最早在1887 年特斯拉 (Nikola Tesla,1856~1943,圖1)就發明了最早的無電刷交流電感應馬...
-
基納二極體又稱作穩壓二極體 通常都是反接讓它崩潰,反而產生一個穩定的端電壓 這個端電壓就可以拿來當作簡易的分壓電源或採樣電壓 崩潰電壓有很多規格 雖然上面有標號,但經常標號都已經模糊 如何檢測它的崩潰電壓就需要有一個低電流高電壓的電源來測試了 幸好以前累積了一些經驗 這樣電源應該...
電子元件的包裝袋秘密
很多電子模組都會用這種黑色半透明的包裝袋 為什麼要用這種特殊的包裝袋呢? 用一般的PE袋或PVC袋不行嗎? 這就要回到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來說了 傳統電路主要靠電流來控制電路 電子電路則是靠電壓來控制 (這麼粗略的說法一定會被罵,但無法在三千字內說清楚就乾脆不說了,有興趣研究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