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課程綱要融入課堂教學的示例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融入課堂教學的示例
壹、緣起
教育部 92 年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再於93 年公布「普通高級中學課
程暫行綱要」與「綜合高級中學暫行課程綱要」,後於94 年公布「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
要」。九年一貫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並著重國中小課程縱向連貫與橫向統整,為延續此理
念到後期中等學校,且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建構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2006,教育部)
但實施數年來,為符應時代脈絡,並重新檢視新興議題融入各學習領域的情形,增補不
足處,其中包含以下方面:(2009,國教司)
(一)人口販運
(二)性交易防制
(三)「性別平等教育法」、「性侵害犯罪防制法」、「家庭暴力防治法」中有關課程實施之規定
(四)媒體素養
(五)金融知識及正確投資理財觀念與素養
(六)勞動人權、勞工運動史、社會主義思潮
(七)法治教育
(八)消費者保護
(九)智慧財產權
(十)生命教育
(十一)永續環保
其中也修正了教學現場對於能力指標解讀之疑義,包括文字用語混淆不一、過於抽象不
具體或重複的字句等。
按此看全部

壓力的相變化

壓力的相變化
壹、研究目的
在國中熱學的單元中,若以考試導向的角度來說,通常老師在授課的時候都會將重點
放在「比熱」的相關計算上。當然,不可否認的,比熱確實是熱學中相當重要的核心概
念,加上公式計算的考題較多(也比較容易出題),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學比重。
這是從老師端所思考的方向,但是如果我們再從學生端來看這件事,可能就不一
定是如此了,畢竟我們主要的教學對象只是國中的普通孩子,這些孩子有大多數其實
往後都不會走上專業科學這條路。因此,自然科學的學習,對大多數的孩子而言,最重
要的反而不是我們(老師)所認為的知識架構的內容,而是科學知識的日常應用與科學
方法的規畫(或思考模式)。
因此,筆者在教授到「熱對物質的影響」這個單元時,才會此一教學單元的發想。
就一般學生對物態變化的認識,通常都儘止於「溫度」的變因,雖然課本亦有提及壓力
的影響(在第四冊的壓力單元),但卻也只是點到為止,並未有進一步的實驗或說明。可
是這樣的科學技術其實在工業上卻是廣泛的運用,畢竟我們要做到高壓,比做到低溫
要容易多了。
所以筆者設計此一教學單元,利用丁烷氣體加上針筒的壓縮,就可以清楚的看到
因為壓力改變所產生的物態變化。加上老師適時的引導與師生之間的對話,逐步探索
壓力與物態變化之間的關係。
按此看全部

電子元件的包裝袋秘密

很多電子模組都會用這種黑色半透明的包裝袋 為什麼要用這種特殊的包裝袋呢? 用一般的PE袋或PVC袋不行嗎? 這就要回到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來說了 傳統電路主要靠電流來控制電路 電子電路則是靠電壓來控制 (這麼粗略的說法一定會被罵,但無法在三千字內說清楚就乾脆不說了,有興趣研究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