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正電變負電

有些事情沒有道理
就是運氣

18世紀富蘭克林發現了靜電有兩種不同的特性
因此便大膽地將玻璃棒和絲絹摩擦後,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命名為「正電荷」
把塑膠棒用毛皮摩擦後,塑膠棒所帶的電荷稱為「負電荷」
但實際上電子的發現卻是在一百年後的事
後來證實富蘭克林的假設(命名)是對的!!
怎麼那麼神~~,其實就是矇對的而已...
但歷史上猜錯的案例卻更多
乙太、燃素就被無情的推翻
但「電流」卻是將錯就錯用到現在
當然這中間也曾經有過許多的角力
但很多時候這個世界會走向何方
卻往往不是科學決定的...

言歸正傳
發現電子之後
我們更加確定了摩擦起電的原因就是電子的轉移
因此摩擦的過程中就是一場電子的拔河比賽
但有人贏,就一定有人輸
所以范氏起電器利用橡膠和鐵氟龍快速摩擦
鐵氟龍贏了!!(歡呼一下)所以帶負電
但這些負電越積越多(沒地方放了),就無法持續從橡膠抓電子
因此必須將負電丟掉(接地)
才能讓橡膠持續的將正電送到上方的金屬球表面
因此下方鐵氟龍的接地效果就會是成敗的關鍵之一
這段影片介紹的非常仔細

市售的靜電棒就是一隻小型的范氏起電器
拆開就會發現裡面有一條皮帶
馬達上就是鐵氟龍滾輪
滾輪旁有一個金屬片就是要將產生的負電接地
因此開關設計成金屬
才能在啟動開關時,同時利用人當作導體將負電導掉






皮帶上方的金屬再將「正電引導到紙管表面」
(這邊只是方便形容,其實是紙管的負電進入皮帶中和了正電)
利用靜電檢驗器就可以知道紙管此時帶正電
若將紙管外層再包上鋁箔,放電的效果就更好了



因此如果我們將負電引導到紙管
正電讓它接地
紙管就可以變成帶負電了




再用靜電檢驗器試試看


不過,接線的過程中距離拉長了
也因此消耗了一些電量
產生的負電電量明顯就沒有原本的正電多了


電子元件的包裝袋秘密

很多電子模組都會用這種黑色半透明的包裝袋 為什麼要用這種特殊的包裝袋呢? 用一般的PE袋或PVC袋不行嗎? 這就要回到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來說了 傳統電路主要靠電流來控制電路 電子電路則是靠電壓來控制 (這麼粗略的說法一定會被罵,但無法在三千字內說清楚就乾脆不說了,有興趣研究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