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接受失敗

今天陪考遇到一個老師
「林宣安~,我可不可以送我兒子跟你學這些東西啊,我看你幾乎每天都有新創作...」
「你兒子喜歡科學?」
「...也不算,但他看到別人很會動手作就會也想學...」
「...」

不管是一些個人創作或是研習場上的教學分享
大家總會覺得分享的那個人好厲害,似乎甚麼東西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但...你沒看到的是人家失敗了多少次
很多時候假日我幾乎待在家裡的實驗室超過10個小時
然後...甚麼成果也沒有
在寫拆背光模組那篇文章之前
我已經殺了不知幾台無辜的手機和相機...都是失敗的...





作了數小時(甚至數十小時)的白功,這些...不會有人想知道
因為這些一點都不神奇
這個櫃子就都是失敗但還捨不得丟的東西

失敗了還是有樂趣嗎?
想太多~~當然沒有,氣得要死
但你能怎樣,就失敗了
失敗就當作練功的過程安慰自己吧

同樣的,某些讓我們心動甚至感動的教學分享
其實更多時候全班30個人,可能只有不到十個(甚至更少)接收到你所要傳達的訊息
並真的回饋在紙筆表現或一些多元評量上
實際上很多學生還是不知道你在幹嘛
秀給你看的你會拍手,但你沒看到的更多是空白...
(我說的就是我的情況,不代表其他任何人)

這兩件事其實是一樣的事
這世界上除了極少數人之外,我們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在嘗試某些自己原本不會或不擅長的事
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失敗的經驗
但這些失敗的經驗有甚麼影響嗎?
一個沒有顯著差異的改變,就代表事情也沒有變得更爛
那有甚麼影響嗎?
若你嘗試了某個教學法,結果成績(或其他學生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那就表示失敗了嗎?
不~~那就表示你也沒搞砸(沒有顯著差異就表示成績沒變好,但也沒變爛...)
既然沒搞砸甚麼事,那也不能叫做失敗吧~~
但如果你沒嘗試,就永遠無法知道會發生甚麼事!!
你也永遠沒給自己和學生機會

這些東西原本就是要丟的廢棄物
我搞砸了有任甚麼影響嗎?
唯一有的就是"時間"吧~~
但練功本來就是需要時間啊,沒有例外...

想通了這一點,就會願意接受那九成的失敗經驗
讓你迎接那一成的成功

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花了40年的時間找到了連愛因斯坦都放棄的重力波
他說,「承擔風險是成就偉大的基本,世上沒什麼值得作的事是沒有風險的...」


還好,至少我們的嘗試和改變都還沒有極大的風險...

我回答那位老師,
「如果你兒子想學...這個過程可能不是他所想像的有趣,甚至是痛苦...,他能撐得下去嗎?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理化老師...」
有些事真的只能意會...

電子元件的包裝袋秘密

很多電子模組都會用這種黑色半透明的包裝袋 為什麼要用這種特殊的包裝袋呢? 用一般的PE袋或PVC袋不行嗎? 這就要回到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來說了 傳統電路主要靠電流來控制電路 電子電路則是靠電壓來控制 (這麼粗略的說法一定會被罵,但無法在三千字內說清楚就乾脆不說了,有興趣研究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