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感謝居仁國中慈玲老師非常阿莎力地答應這場觀課
去年我們利用三場連續課程來製作教具與備課
當然希望可以真正落實在課堂教學
觀課就是最快可以精進且務實的方法了
慈玲老師這次的課是在會考後,坦白說非常挑戰
因為一般會考後的國三生願意帶手腳來學校就已經讓人感動了
通常腦子是放在家裡休息的...
但看到居仁的孩子一點都不像是等畢業的學生
依舊充滿旺盛的學習熱忱
我想這跟老師平日的教導方式有絕對的關係
看來是自我檢討的時候了...
這份教案曾經在清大辦過一場公開課
但慈玲老師用了不同的方式來呈現
原本只是當作教具的玩意兒
變成了學生挑戰與探索的工具(厲害啊!!)
「今天的任務就是想辦法不要用電池讓LED燈亮」
「提醒大家昨天我們利用線圈和磁鐵是怎麼讓檢流計偏轉的?」
慈玲老師提點學生這堂課的重點
接下來就是放手讓學生去嘗試
尤其在會考後的這個階段,對老師來說其實完全沒有所謂進度的壓力
正是可以好好放手讓學生來探索的好時機
最後還要讓學生邀請老師到你們組裡,跟老師說明你們的成果
這真是個聰明的好方法啊!!
讓觀課的老師可以有機會更貼近學生的思考方式
學生也不會因此覺得有人在監視他們的感覺
過程中學生當然是手忙腳亂
漆包線弄斷、漆沒刮乾淨、直接接電池、不知道怎麼用連接器的、還在繞線圈的...
但慢慢摸索出一些方向
老師們也都自發地和學生進行一些討論
許多細節很難言傳
只能親身進到課堂之中才能體會
會後大家也和慈玲老師討論並分享觀察到的細節
學生表現出來的紀律與學習表現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真的是一場成功的觀課示範
我想...這樣的備課模式應該可以持續辦好一陣子了
-
這種經驗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很多人三秒膠不是用完,而是放到乾掉... 但我幾乎一年會用掉2~3罐20g的三秒膠 三秒膠最討人厭的就是瓶口塞住 若重新用大頭針插入導通,經常會因為壓力的關係噴出來(尤其量還很多的時候) 這可是很危險的事,若眼睛剛好在上方就GG了 所以有賣俗稱老鼠...
-
當然,之前已經先教過標準伏特計和安培計的接法與注意事項 但真正讓學生練習操作的是三用電表 這才是真正讓電學接地氣的工具 基本上要先從認識三用電表開始 包含段位的代號,數字與單位的意義(物理量) 螢幕顯示的意義,超過範圍顯示甚麼?正負接錯又會出現甚麼? 更重要的是測量電流時特別要注...
-
很多初學的學生或許因為參考書或課本的寫法 誤以為接觸起電和感應起電只適用於金屬 其實三種起電方法是所有物質都可以成立的 只是金屬的起電必須做好絕緣 (冬天車體容易帶靜電就是空氣和車體摩擦的關係) 否則馬上就會流失電荷,讓人誤以為無法產生靜電 直接利用保麗龍球和包上鋁箔的金屬球來示...
電子元件的包裝袋秘密
很多電子模組都會用這種黑色半透明的包裝袋 為什麼要用這種特殊的包裝袋呢? 用一般的PE袋或PVC袋不行嗎? 這就要回到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來說了 傳統電路主要靠電流來控制電路 電子電路則是靠電壓來控制 (這麼粗略的說法一定會被罵,但無法在三千字內說清楚就乾脆不說了,有興趣研究的可以...